在汽车行业中,安全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,汽车承载着将乘客安全从A点送达B点的重任,很多车企在造车时也会在安全方面格外花费心思。比亚迪汽车,就推出了以“电池车身一体化”为核心设计理念的CTB技术,实现了40000+N·m/°的高扭转刚度,提升车辆操控性能的同时,还号称能有效提升出行安全,目前深受用户认可的比亚迪海豹,就搭载了CTB技术。
为了验证比亚迪的CTB技术到底对车身安全有多大的提升作用呢?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,就选择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,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,来测试CTB技术对新能源车整车被动安全和电池安全没或带的影响。
和碰撞测试中更常见的正面碰撞比起来,双面侧柱碰试验无疑要更严苛,对新能源车的考验也更大。因为侧面碰撞的碰撞点更集中,碰撞面积更小,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“切割力”。而电动车的电池组普遍安装在车辆底部,侧面碰撞时更容易直接影响到电池组,这一碰撞测试的考验难度极大。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,侧面碰撞往往是紧随正面碰撞发生的,在正面碰撞之后往往车辆会因为失控,而发生以侧面撞击到路边灯柱的情况,所以TOP Safety进行的侧面碰撞测试,也更符合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碰撞情况。
那么,比亚迪海豹的最终测试成绩如何呢?本次测试是以一辆比亚迪海豹,在经历过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,再进行第二次侧面柱碰。
其中第一次碰撞整车以32km/h的速度和75°的角度,撞击254mm钢性柱,碰撞后车门变形量182.479mm,电池包变形量3.046mm。同时,在车内安全气囊的有效保护下,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。
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,碰撞后车门变形量183.538mm,电池包变形量15.751mm,顺利通过了碰撞试验。
只看比亚迪海豹的测试成绩,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款车的结构安全性大概是什么水平,所以TOP Safety还拿传统燃油车进行了比较。传统燃油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,车身变形量平均在300mm左右,比亚迪海豹的最大变形量比传统燃油车减少了120mm左右。也就是说,在发生真实侧面碰撞的时候,比亚迪海豹的车内生存空间会更大,对车内乘客的保护能力更高。
为了验证CTB技术对新能源车电池的保护能力,TOP Safety还将进行碰撞测试后的比亚迪海豹的电池组拆卸下来,装在了另一辆比亚迪海豹上。结果换装了电池的另一辆比亚迪海豹仍然能够正常启动并安全行驶,这也证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具备正常的功能,并没有因为连续两次侧面碰撞而出现损伤,大家也就不用担心这款车在碰撞后会发生起火或是自燃事故了。
那为什么枯芦CTB技术对车身安全的提升这么大呢?这是因为CTB技术将地板(电芯上盖)-电芯-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,让整车呈现出“三明治”一般的结构。在CTB技术下,刀片电池不仅是能量体,也是CTB的结构件,成为车身传力和吸能结构的一部分。在真实发生碰撞的情况下,这一技术能提升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,让车内乘员舱形变减小,保障乘客的生存空间。
可以发现,比亚迪海豹应用的CTB技术并不是噱头,而是真的能提升车辆安全的全新技术,在连续两次碰撞后,车身的形变都比传统燃油车更小,并且车内的电池包几乎算得上完好无损,可以正常使用。那么,看完这次TOP Safety举办的比亚迪海豹连续侧面碰撞测试,大家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看法应该有所改变了,别再觉得燃油车就一定比新能源车更安全了。
【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车先森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团亏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】
当地时间9月4日,慕尼黑车展(IAA Mobility 2023)拉开帷幕,作为一次全球性汽车行业的集会,本届慕尼黑车展不仅汇聚了德国本土车企,也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中国车企。这当中,参展的中国车企数量是2021年时的近2倍,而特斯拉作为电动车行业巨头,也积极参与其中,展示出电动化时代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新格局。而作为传统能源汽车行业代表的丰田、现代、起亚等日韩车企,依旧缺席慕尼黑车展。
走出国门,登陆欧洲
值得一提的是,电动化的重要性不仅在国内市场得以体现,在本届慕尼黑车展,电动化也是重头戏。针对电动化,大众、宝马、奔驰、雷诺等欧洲本土车企纷纷在本届车展推出全新电动汽车,用于展示其在电动化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。可现场围观欧洲本土电动车新品的观众并不多,更多人来到比亚迪的展台附近,将目光放在了比亚迪此次带来的海豹、宋PLUS EV冠军版(海外命名Seal U)、元PLUS(海外命名ATTO 3)、海豚、汉、腾势D9等6款新能源车上面。
正如今年上海车展比亚迪发布比亚迪宋L、海豹DM-i时的场景,比亚迪德国慕尼黑车展现场同样人山人海。要问国外为何也像国内这般热情?因为本届慕尼黑车展是比亚迪宋PLUS EV冠军版首次与欧洲消费者见面老拆,但这只是原因之一。还有一个关键需要大家明了,海豹作为比亚迪e平台3.0的集大成之作,在车展现场正式启动预售并公布了售价,同时官方宣布宋PLUS EV冠军版将于不久后在欧洲上市发售,此举意味着,又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登陆欧洲。
又被拆了
从本届慕尼黑车展盛况来看,电动化是主流,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力冲击,很多老牌欧洲本土车企压力剧增。为了解决他们在精神和思想上的困扰,慕尼黑车展开幕的当天,海豹“被第二次拆解”,而这个时间节点适逢海豹雄心勃勃进军欧洲市场。
回顾海豹第一次被拆解的事件,起因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对海豹的三电技术格外好奇,想从拆解中找到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世界的秘密。拆解后他们发现,除了搭载刀片电池的新型结构车载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外,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也遥遥领先于各大车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拆解比亚迪海豹之前,日经BP社还对大众ID.3、特斯拉Model 3/Model S、日产聆风等品牌纯电动车型进行过谈如拆解。与此同时,日经BP社将海豹的拆解研究结果整合编辑成文字、图片、影像、书籍等多种形式供人们了解,其中相关书籍附带一张DVD光碟,全套88万日元起售,约合人民币43728.96元。
当你看到“海豹彻底拆解”相关书籍的售价时,一定很难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,别去抗拒,因为瑞银全球研究和UBS Evidence Lab比我们更加“震惊”。作为全球财富管理领军者,瑞银的研究报告对行业经济的分析有着较深刻的参考价值,但他们对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速度之快同样好奇。于是乎,便有了慕尼黑车展当天“比亚迪海豹一边在预售,另一边被拆解”的一幕。
9月5日,瑞银证券研究部对外发布比亚迪海豹汽车拆解报告。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,海豹汽车大约有75%的零部件由比亚迪自产,整车成本相比上海生产的Model 3低15%左右。对此,瑞银集团分析师表示,由于中国电动汽车造车成本更便宜,价格更亲民,所以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将无可抵挡,西方传统汽车制造商可能将因此失去全球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。
由瑞银专业分析师给出的结论可见,比亚迪“海豹”承载的设计理念已经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行业震颤和危机感。另通过日本日经BP社和瑞银两大组织拆解海豹这件事可以发现,国际上对海豹的好奇和探索早已先于此次慕尼黑车展预售而开启。
打开比亚迪新能源宝库的钥匙?
那么,问题来了,作为全球经济重点关注的比亚迪,在海豹这款车身上,到底注入了怎样的技术及理念,以至于外界将其视作打开比亚迪新能源宝库的钥匙?
原因很简单,海豹之所以受到欧洲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,外观设计精致优雅是原因之一。整车外观由比亚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·艾格带领设计师团队打造,以“海洋美学”设计理念为核心,展现出低风阻电动车应有的动感和力量感。而且其造型相比传统燃油车型更显前卫科幻,通过海洋“生物”仿生元素的传达,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想法。
此外,海豹是首款采用比亚迪侍侍枣自主研发CTB(Cell to Body)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的车型,从电动车最关键的三电性能、安全角度来说,基于e平台3.0打造的它,在美学、安全、操控和高效性能方面均有优异表现,以上都是比亚迪引领全球电动车行业前进的关键。
引领全球电动车行业持续探索
纵观瑞银的拆车历史,从2017年拆解雪佛兰Bolt,到2018年拆解特斯拉 Model 3,再到2021年拆解大众ID.3,其拆过的车辆无一例外,都为热门车型。这也足以说明,此次比亚迪海豹被“第二次拆解”,是因为不论在技术层面,还是在市场影响力层面,比亚迪都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认可。从刀片电池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,比亚迪将持续用新技术引领全球电动车行业持续探索。
【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每日车评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】